一条临时的通道、一道拆除的栅栏、一处修补的台阶、一方新设的棋社、一缕久违的阳光……在中山南街富强社区,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“关键小事”,却是社区党委为民办实事的大事。面对辖区排水改造衍生的民生难题,富强社区党委坚持“群众诉求无小事”,以“小题大做”的认真劲头,用“破墙、拆栏、巧补、追光”四步实招解决居民出行难、生活扰、环境忧、采光愁,于细微处彰显为民服务的大情怀。
破“墙”开路,应急通道纾民困。
排水管道改造本是惠民工程,佑民巷却因此给居民生活按下了“慢行键”,出行时间大幅度增加。接到居民反映后,社区党委“接诉即办”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行动。社区党委书记带队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实地勘察,结合周边环境与居民出行需求,当机立断在附近停车场南侧开辟出一条安全便捷的临时通道。这道“应急门”的打开,不仅有效缩短了居民的出行距离,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党群距离,切实把施工带来的“烦心事”转化为“顺心路”,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“民呼我为”的效率与担当。
拆“栏”通脉,协商共治聚合力。
考验接踵而至。富强巷因施工封路,导致垃圾清运车和商户三轮车无法通行,且小区无物业管理,协调难度陡增。社区党委牢记“紧紧依靠群众”的法宝,召集周边商户、居民代表,依托“石榴籽协商议事平台”共商对策。经过充分沟通、广泛听取意见,各方达成共识将银起家属院西侧栅栏拆除以供车辆通行。同时,富强社区巧妙利用施工路面的零碎空间,改造“巷口棋社”。这方小小的天地,迅速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驿站。富强社区党委在拆“栏”通脉和砖缝棋盘间编织起和谐融洽的邻里情,确保了社区环境卫生和居民基本生活的正常运转,充分展现了基层治理中群策群力、共克时艰的强大“同心圆”力量。
巧“补”增温,方寸之地暖民心。
台阶的裂痕虽小,却映照出城市治理的大文章。网格员在日常排查中,敏锐捕捉到商户门前台阶磨损严重。她们没有视而不见,而是手持最朴素的工具——抹灰刀,化身“义务修补匠”,细致地为商户修补台阶。这一抹一补,修补的是破损的台阶,守护的是脚下安全,更抚平了商户心头的褶皱。这小小的修补,正是城市治理最温暖的注脚,它以最朴实的行动,在方寸之间写就了为民服务的生动答卷。
追“光”送暖,枝叶修剪映初心。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网格员入户走访时,90岁的成奶奶道出了困扰已久的“心事”:农业银行后院的大树枝繁叶茂,长期未修剪,像一块厚重的“遮光布”,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她家里的阳光。社区书记得知后立即与银行负责人沟通,困扰成奶奶多年的遮光大树得到了修剪。当久违的阳光重新洒满老人居室,照亮的是房间、也是老人的心坎;这束“追着阳光”送去的温暖,是社区用心倾听、用力解决群众身边“关键小事”的生动写照,也是“深入基层、服务群众”的充分体现。
从破“墙”开路到拆“栏”通脉,从巧“补”增温到追“光”送暖,中山南街富强社区党委以一件件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,将主题教育的“大课题”精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“微实践”。这部为民服务的“四部曲”,不仅有效破解了居民出行难、生活扰、环境忧、采光愁等问题,更在点滴之间夯实了民心根基,奏响了新时代基层治理以民为本、实干笃行的最美和音。